Day 12:感受萨米人的原始生活 进入北极核心区
今天是玛莎拉蒂北极穿越科考之旅在挪威的第12天,按计划我们先去感受萨米人的原始生活,之后短暂的领略特罗姆瑟的城市街景,然后我们将正式进入北极的核心地区,地球的最北端——朗伊尔城。
我们一早来到萨米人部落的博物馆参观,这里还原了萨米人的原始生活状态,但说实话,这是一个游览观光的景点,并不是纯天然的萨米人居住的场景,但人家商业化后的景点让你觉得很舒服,怎么说?“做戏做全套”这句话你感受一下。
进园后看见一群驯鹿散养在小“草原”上,这是已经是驯化后的驯鹿。知识点:驯鹿,又名角鹿,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。驯鹿最惊人的举动,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。春天一到,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,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。
虽然游客见得多了,但驯鹿的胆子依旧很小,如果动作不够轻盈还是会吓到它。所以要向段老师和JLC靖琳的动作一样,缓缓的递给它苔藓,如果它从你手上直接吃了,那就很给面儿了!不过我们的摄像老师由于只顾盯着摄像机的取景器,所以动作幅度比较大,会吓的它跳开。
白色帐篷就是萨米人居住的地方,中间生火取暖,两边鹿皮席地而坐。萨米人是欧洲一个最大的少数民族群,分居在4个国家里:芬兰、挪威、瑞典和俄罗斯,属于北欧人种,语言是萨米语。挪威萨米人居住的地区占挪威国土的40%,目前挪威仍约有百分之八的萨米人以养殖驯鹿为生。也就有萨米人是驯鹿民族一说。
这就是萨米人套自制的套驯鹿的工具,饲养驯鹿一直是萨米人的经济基础。虽然萨米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猎捕驯鹿,并留养少许当作驮载和诱骗动物,但大规模的放牧是从这几个世纪之前才开始的。有点像咱们的鄂温克族,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具有悠久的历史,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,将它们视为吉祥、幸福、进取的象征,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。
这个萨米人博物馆也有少量的手工艺品卖,手工制作的小靴子、皮口袋、衣服等,还有用驯鹿角做的瓶起子、刀叉之类的生活工具,但真心不便宜,旅游景点嘛。
我们的小玛也在萨米人的部落里找到了小伙伴儿,只不过这只长得像泰迪的小伙伴儿略奔放,没有穿衣服`(*^﹏^)′~不过貌似泰迪都挺会玩儿的(电影看多了……),还给小玛介绍了驯鹿一起玩耍,小驯鹿,我们走!
感受完萨米人的原始生活后,我们来到特罗姆瑟的城区,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。玛莎拉蒂Levante走过特罗姆瑟的街区,引来无数围观,坦白讲,在挪威这12天里,这台Levante是我们见过的唯一的一台玛莎拉蒂,但当地人民对三叉戟还是很熟悉的,走到哪儿都是人们的焦点。当地人驾驶的更多的是四驱的旅行车和MPV,相信这台全新的、四驱的、豪华运动SUV,这里也会有它的市场。
当地这家北极博物馆比较有名,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进去参观,但在博物馆外的展示陈列中能了解到一些历史和故事。这个北极博物馆主要叙述的是人类探索北极的相关记载,还有早期人们对北极的开发与生活。
门口这台鱼炮就是当时用于出海捕杀鲸鱼的利器,早期的北极地区一些土著人,为了生存下去自古以来就进行捕鲸。据外媒报道,虽然日本和冰岛等国因捕鲸而臭名远扬,但挪威每年捕杀的鲸鱼数量超过了这些国家捕鲸量的总和。早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就禁止商业捕鲸,但1994年挪威又重新开始猎杀鲸鱼。自2014年日本减少捕鲸活动以来,挪威逐渐成为全球头号“鲸鱼杀手”。
言归正传,我们不可否认历史,要理性的看待它。接刚才的说,鱼炮击中目标后,就用这座大型的绞盘一点点的把鲸鱼拉上船,这个绞盘是用生铁制作的,上面涂上了沥青防锈,但还是会受到海水的侵蚀。
被捕杀的鲸鱼上船后,在船上就开始加工了,有切下来留着吃肉的,也有现场用这口大铁锅熬成鲸鱼脂带回去的。因为船舱有限,不可能把整头的鲸鱼带回去,所以现场就地处理带回。
在极地博物馆的对面,有一个绿色的房子,应该是北极博物馆的办公楼,楼门前有一尊铜像,小玛先过去一探究竟了,这人是谁呢?
他是罗尔德•阿蒙森(RoaldAmundsen,1872年7月16日~1928年6月18日),挪威极地探险家,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。1903~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(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),在1911年10月20日,阿德•阿蒙森历尽艰辛,闯过难关,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。但他在1928年6月18日一次飞机事故中身亡,享年56岁。
再好好看一眼特罗姆瑟,然后我们就要赶往机场,做车辆交接的手续。特罗姆瑟曾是北极探险的停靠地,挪威最北的城市之一,罗尔德•阿蒙森的雕像依旧耸立在码头上。街道两旁,美丽的木制房屋错落有致,您可以漫步其中,还可以享受街头各式的美味佳肴。“北极之门”这个称呼对于特罗姆瑟来说似乎是更为恰当,它那北纬69°20ˊ的位置能使人们很快明白什么叫做“靠近北极地区”。
据悉,特罗姆瑟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城市,小玛身后这座特罗姆瑟大桥,就是自杀者选择轻生的聚集地,可能是常年没有阳光,极夜带来半年多的黑暗让人们感到很压抑,让人们处于崩溃的边缘。不过正处于极昼的我,也是挺崩溃的……(成天都是亮的!)
特罗姆瑟大桥旁边的白色的北极大教堂默默见证了很多故事的结尾,这也是当地最大的教堂。政府为了防止人们轻生,把特罗姆瑟大桥上全部封闭起来,防止有人跳下来。
说点阳光的吧,就当我在街头闲逛时,看到这幅有爱的场景,图中的帅哥和小萝莉并不是父女关系,但偶然碰到一起,俩人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,让人们感到了生活中温暖的瞬间。据说特罗姆瑟一年有300天阴天,今天蓝天白云的特罗姆瑟,真是给足了我们面子!
准备去机场之前,我们要和玛莎拉蒂Levante说再见了,因为没有合适的运输方式让我们把和带到朗伊尔城,最终选择了在挪威的最北端和它说再见。图中是交接车的运输公司港口,它将由货运公司安排运输到位于意大利摩德纳的玛莎拉蒂总部,这些日子它陪伴着我们跑了足足有6000公里,感谢Levante的一路护航,再见的画面略有伤感,希望回国后有机会还能驾驶它……
来到特罗姆瑟机场,候机楼里有一个必经的拍照点,它叫“北极之窗”,只要通往北极之路的科考人员都在这里拍照留念,这是传统,规矩不能坏,我也合影一张证明我来过了。不过别说,从照片上看还真有窗外之画的感觉。
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后,我们顺利抵达朗伊尔城,和特罗姆瑟机场相比,朗伊尔城的机场更小,下了飞机就进了航站楼,规模大小和北京南苑机场有一拼,但机场的环境与整洁程度确实没有可比性。
进门后我们就感受到来自北极的问候,行李提取处摆放了一只北极熊的标本,迎接我们这些抵达地球最北端的游客,据说朗伊尔城的居民只有2000人,但北极熊据说有5000只,不知道我们接下来会不会碰见北极熊,碰见后躺地上装死能逃过一劫吗?求解答!在线等……
朗伊尔城,又称朗伊尔宾(Longyearbyen)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(Svalbard)的最大岛——斯匹次卑尔根岛,是该群岛的首府。朗伊尔城地处北纬78度,距离北极点只有1300千米,是世界上离北极最近的城市,被列入世界纪录。
机场门口标志性的坐标牌成为人们拍照合影的对象,最上面赫然写着“朗伊尔城-北纬78°”,下面分别是一些大城市到达这里的距离,如巴黎、纽约、罗马、墨西哥城等,可惜没有看到中国的城市,下回我带一个悄悄的贴上!明后两天,我们将对朗伊尔城进行考察,内个啥,先等我加件厚衣服再说……